YouTube 全新家長指南與工具更新協助守護青少年數位健康

你家中是否也有個數位原生代,習慣透過影音內容來獲取感興趣的資訊呢?我們知道 YouTube 是許多青少年學習新知、探索熱情、展現獨特自我的重要平台,因此確保他們在 YouTube 上的體驗安全且有益,不只是我們的責任,更是一直以來的基本原則。
兒童及清明節連假即將到來,假期間青少年可能有更充裕的時間瀏覽網路世界、觀看喜愛的影片並與朋友互動,我們想藉此時間點向大家分享 YouTube 針對青少年數位健康提供的新資源、工具與保護機制,除了協助家長更了解孩子正在使用的影音平台,也可以多加運用這個親子共處的時刻展開家庭對話,確保青少年在盡情享受網路便利與豐富影音娛樂內容的同時,能兼顧身心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YouTube 與美國心理學會針對青少年推出螢幕使用習慣指南
螢幕使用時間是全世界家庭、學校和政府持續關心的議題。為了提供協助,YouTube 與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簡稱 APA)共同發表了一份全新的家長指南,其中包含基於實證、用以支持青少年建立健康觀影習慣的三大建議。
建議一:內容比影片格式、收看裝置等媒介更具影響性
研究指出,對青少年來說,影片品質高低其實比影片格式或透過哪種裝置收看更重要。無論是觀看長影片或短影音,是透過手機或在電視上播放,那些能鼓勵青少年發揮同理心、保持積極樂觀、促進良好人際互動與有效溝通的內容,都可以為他們帶來正面影響,有助於建立更緊密的社會連結、探索興趣與愛好,並發展更縝密的思維。
這項觀察凸顯平台政策與機制的重要性,它們將影響年輕觀眾是否可以探索到高品質的豐富內容,並避免他們觸及描繪暴力、攻擊、包含藥物濫用在內的危險行為,以及不切實際的體態標準等資訊。
在 YouTube,我們藉由許多方法來把關平台內容品質,包含我們的《社群規範》、青少年推薦內容保護措施,以及讓家長和青少年可以選擇連結帳戶並共用資訊的功能等,都能協助確保青少年在我們的平台上接觸適合的優質內容。
建議二:沒有一體適用的螢幕使用時間規則,了解青少年個別觀影習慣更重要
避免過度使用數位裝置固然重要,不過目前研究並未提出具體的年齡分界或時間限制。青少年的螢幕使用時間並沒有單一「正確」答案,尤其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發展情況,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越來越重視自主性。
因此,比起限制他們整體的螢幕使用時間,了解青少年在這個過程中的習慣與想法其實更重要,例如在哪些情境下他們會想觀看影片獲得資訊、使用期間是否記得適當休息。這代表親子之間持續保持對話、建立基本使用原則的重要。
當然,使用數位裝置不應該對青少年的關鍵需求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取而代之,包括睡眠、運動、興趣和面對面的社交互動。家長與孩子們除了約定基本使用原則外,YouTube 也提供休息片刻及就寢時間提醒等工具幫助青少年管理自己上網看影片的時間。
近期我們已在全球推出並完善這兩項功能,這些提醒在使用者觀看 Shorts 和長影片時會以全螢幕的方式顯示,且針對 18 歲以下的使用者預設為「開啟」。休息片刻提醒的預設時間為 60 分鐘,使用者也可以調整為其他指定頻率;就寢時間提醒則會在指定時間顯示,鼓勵使用者停止觀看影片並上床睡覺。
建議三:示範健康的數位使用情境,提升青少年數位識讀與獨立思考能力
面對網路世界,幫助青少年建立並強化數位識讀能力,就像教他們怎麼吃得健康、如何運動一樣,對於成長發展非常重要。
培養青少年的數位內容識別能力,家長首先可以從留意他們觀看影片的動機開始,了解孩子是不是主動帶著想法去尋找特定問題的答案、蒐集感興趣主題的相關資料等,而非一味單向接收網路上的資訊,才能確保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保持獨立思考。
而在某些關鍵面向中,青少年尤其需要成年人的幫助,包括:
- 提高對 AI 生成內容的認知與理解。
- 加強對內容的批判性思考,並了解如何尋找高品質或可信任的資訊來源。
- 辨識廣告,包括網路意見領袖或受到贊助的內容。
除此之外,家長、照顧者、教育工作者和其他被信任的成年人如何健康地使用媒體,對青少年來說也具備示範作用。與青少年討論他們喜歡觀看的內容時,記得保持開放、以好奇的角度進行對話與提問,避免直接批評或評斷他們。歡迎參考我們與 Common Sense Networks 共同推出的青少年內容創作家庭指南,取得如何展開交流的建議。
身處數位優先的時代,青少年在培養和維護心理健康與福祉方面面臨獨特的挑戰。現在的青少年比以前更常上網,我們更有責任挺身而出,提供知識、工具和保護措施,支持他們應對探索網路世界帶來的全新體驗和壓力。
YouTube 一直致力於守護青少年數位健康,我們除了與兒童發展、心理健康、安全等領域的第三方專家合作,為平台上的青少年提供更健康的體驗外,接下來將介紹一些專門設計的措施和工具,支持青少年在 YouTube 學習、創作及成長的同時,也能兼顧身心福祉。
針對青少年推出額外的影片排序保護措施
去年,我們根據青少年發展階段以及數位內容會如何影響身心福祉的洞察,推出了相關更新。我們和兒少與家庭顧問委員會合作,辨識出某些青少年單獨觀看時看似無害,但重複觀看可能產生問題的影片類別,並以此為基礎制定保護措施。接著,我們設計分散全球青少年觀看這些影片的方法,防止他們重複收看。這些保護措施最初應用於防範非肢體和恐嚇形式的社群攻擊,以及比較理想化身體特徵或體態的內容。
現在我們正在擴大這項保護措施,涵蓋更多若被某些青少年重複觀看可能導致問題的主題,包括:
- 提供較不切實際或不良的財務建議,影響可能缺乏金融素養的青少年。包括像是「快速致富」計畫,或建議觀眾購買特定產品或彩券以求發財的內容。
- 描述青少年犯罪或負面行為的內容,包含考試作弊、為了個人利益說謊,或參與會對他人產生負面影響的公開惡作劇和特技(例如:假裝在商店工作以冒犯顧客)等。
- 將青少年描繪成殘暴、惡劣的形象,或鼓勵他們嘲笑別人的內容,例如在公共場合針對那些表示不希望被打擾的路人,或嘲笑貧困者。
一如既往,我們將持續執行《社群規範》,移除並防止未成年人接觸違反政策的影片,包括詐騙、兒童安全、騷擾和危險惡作劇等。
持續為青少年及家長提供各項工具支持兒少心理健康
我們也透過許多全新的或既有的產品功能,協助管理青少年的 YouTube 使用體驗並支持他們的數位健康與心理福祉。
去年,我們針對青少年及其家長推出可以共同管理的 YouTube 受監督模式,讓家長可以在家庭中心查看及瞭解青少年的 YouTube 頻道活動狀況,取得共用的洞察資訊與通知,與孩子保持雙向溝通,幫助青少年成為知情明理且負責任的數位公民。
此外,任何將影片上傳到 YouTube 的人都可以透過選擇設定為公開、私人或不公開來控制其影片的顯示位置和觀看者,而對於 13 歲至 17 歲的創作者,上傳設定將預設為私人,若使用者願意可以更改此設定。
多年來,我們持續開發出一系列保護年輕使用者的功能,並為家長提供各式管理工具,從十年前正式推出、五年前在台登場的 YouTube Kids,到推出新的隱私與數位健康保護功能等,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而以安全、福祉、隱私和心理健康為優先考量的兒少原則,更是我們這些重要工作的基礎。
YouTube 團隊中有許多成員也是家長,我們充分理解每個家庭在確保家人福祉和制定數位使用原則時所做的考量與權衡。我們的目標是為家長提供工具及資源,協助客製化孩子的 YouTube 使用體驗,促進他們充滿信心和安全地探索興趣。我們將繼續投資並擴展這項重要工作。